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发展思路
添加时间:2018-02-28 14:01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与传统金融加速融合,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业务创新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转型,信息科技升级和创新能力正成为其抵御风险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金融科技创新也正助力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提速,这也为支付清算行业的发展插上翅膀。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推进服务创新、信息技术创新,培育市场活力,是做好新时代支付清算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信银中心作为一家服务性清算机构,建设了共享网银、手机银行、电子商业汇票、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系统及异地灾备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各系统已被全国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用,并作为发展主体业务的基础。本文根据农信银中心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品牌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支持“三农”与小微金融提供思路。
具体实践:
(一)推出聚合支付业务。客户已经成为各金融服务机构的战略性资源,客户的满意度成为银行经营管理与战略布局的关键。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大众支付习惯改变,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会同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推出了聚合支付业务,该业务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为应用机构商户提供的集应用机构间互认二维码、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聚合扫码支付业务,具有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实现“一码聚合,通收通付”.聚合支付面世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商户和消费者的欢迎,这项业务具备多机构、多渠道、多场景整合,推进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实现手机银行二维码互认;提供差异化服务,商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自主可控等多项特点。客户只需持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主动扫码、被动扫码等直接支付,提升了支付效率,也为广大商户提供了便捷、安全、通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新金融服务。
(二)与支付机构合作。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传统银行业流失更多的客户。这一发展态势在农信银开展的服务质量实地调研中得以验证。各联社及商业银行都对新形势下不同服务场景的金融服务有着迫切需求,农信银的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系统通过不断的创新研发,缩小了农村合作金融与大型商业银行及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科技差距,及时扭转了当地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局势,挽回了很多已失客户群体,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以“优化服务,提升体验”为目标,顺应互联网金融和农村支付服务多元化要求,通过与支付机构业务合作,努力提升农信银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和创新服务能力,助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产品优化、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全新加速。
(三)打造支付清算系统。近年来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很多农民在网上销售自家农产品,但在支付环节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各地农商行、农信联社由于是独立法人机构,各家农村金融机构在日益庞大的第三方支付面前,往往缺少足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很多农信社、农商行发行的信用卡不能网上支付,一些农村小微企业在支付账户里沉淀了大量资金却无法提现使用。对此,农信银中心联合各家农村金融机构打造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该系统是全国农信系统共享的全渠道支付清算结算平台,主要办理电子汇兑、通存通兑和银行汇票等业务,借助于全国农信机构网点众多、分布广泛的优势,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极大地拓展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渠道。客户只要持有一张农信社、农商行的卡就可以在全国 30 多个省、市,近 8 万家农信系统营业网点办理存取款、转账和查询等业务,提升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建议:
(一)坚持创新和规范并重,积极构建多层次制度规范体系。农村支付体系的安全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目前支付清算市场呈现高技术性、虚拟性、复杂性特征,需加紧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市场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建立健全信息保护、市场准入、风险防范等规章制度基础上,提升支付清算行业监管的法律层级,促进支付业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快数据标准化建设,构建资源共享的支付市场体系。随着金融科技创新,支付行业各方在数据安全与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建议市场各方参与者规范使用标准,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让数据使用有章可循,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三)遵循技术中立原则,按照金融本质实施监管。科技创新有助于扩大服务渠道、提高效率,但改变不了金融的本质和风险特征。建议在现行监管框架下,遵循技术中立原则,促进支付清算市场参与主体遵循统一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保障支付清算市场公平,更有利于支付清算市场主体之间合作与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