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兴起,移动支付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消费和支付方式。但与此同时,它也对我国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认识支付模式,采取积极的措施化不利为有利。
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移动支付交易速度迅速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在日常的支付结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15年以后,随着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创新、推广和应用,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首次突破了200万亿元大关,在全球居于首位。
根据2014~2018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及增长情况表,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扩大与此相关。从中可以看出,从2014到2018年的五年里,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幅再创新高,几乎是2015年的五倍;但在2016年以后,由于我国对金融类交易监管的加强,移动支付涨幅有所放缓,但用户规模仍在扩大。
(二)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不断扩大,移动支付用户的数量持续增长。一方面,智能移动设备的应用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设备凭借其自身速度快、体积小、质量轻的优势,以及基于PC终端的支付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消费需求这一问题,为移动支付积累了大量潜在用户和活跃用户。
另一方面,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开发和频繁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根据《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达到5.7亿,同比增长13.2%。
从2012年~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和增长情况来看,不难看出2012年~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仍在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随着消费者付款习惯的改变,用户群将在2019年继续增长。
(三)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壮大
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数据为依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24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2017年,中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线处理的网络支付交易业务已经高达5036亿笔。当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已然进入成熟期,由于微信、支付宝等多种移动支付平台的完善与成熟,移动支付平台几乎垄断了移动支付行业。
与移动支付平台相比,中国商业银行仅处理了605.31亿笔业务,涉及金额277.39亿元。虽然商业银行支付的交易金额多于移动支付的交易金额,但显而易见的是,交易的次数明显少于移动支付的交易次数。
二、移动支付存在的金融风险
(一)监管风险
一是监管体系完备性不足。现行阶段下,电子支付领域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相对较多,但专门针对移动支付领域方面的法规相对较少。并且,即便制定了规章制度,也是相对较低层级的,无论监管力度还是约束力度都难以对移动支付起到强力推动。
二是监管主体清晰度不够。目前阶段,我国的移动支付领域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宽广,但是涉猎广泛带来了多头监管的局面,缺少具有明确监督职责的部门有针对性的监管,导致各部门监管方向存在诸多交叉和盲区,使得部门效率低下,监管方面存在失误和漏洞。
(二)技术风险
技术风检的定义是指因支付系统故障或安全漏洞而给移动支付造成的风险,包括技术缺陷而导致的交易中断、交易数据异常、交易信息泄露等。例如,因为无线加密技术形成的漏洞,导致支付过程中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又或者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漏洞造成的感染病毒、破译密码等风险,导致的用户经济损失。
此外,移动支付使用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手机不设置加密,个人信息轻易被钓鱼网站或木马程序拦截所导致的手机账户被盗,进而产生经济损失。
(三)信用风险
随着资金诈骗的犯罪事件屡屡发生,近些年来利用移动支付法律灰色地带进行诈骗更是形式多样、屡见不鲜,这些都使得移动支付使用者深受其害。例如,垃圾短信与诈骗短信屡收不止,背后的目的都在于套取使用者个人支付信息,截取他们的密码和ID,骗得账户资金,一旦使用者上钩,就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移动支付使用者有意或无意的误操作而造成的风险。有意误操作是一种主观且主动的资金诈骗行为,但无意误操作则主要是因为使用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或对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移动支付工具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一)监管风险的防控措施
首先,完备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移动支付服务商的准入标准,用高门槛和高标准保障服务商的合法合规性。同时,规范非金融机构移动支付结算清算业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少和避免移动支付的资金风险。
其次,明确国家监管主体。通过详细划分监管职责杜绝多头监管现象,解决职责交叉又存在监管真空的乱象,逐步形成监管主体明确、各司其职、有效监管的局面。
(二)技术风险的防控措施
首先,构建数据信息加密体系,完备数据信息防护工作,针对系统安全漏洞进行针对性分析,提高网络安全,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选择适当的加密方式和方法,提高移动数据安全性。由于信息加密建立在数据的传输、存储、读取、发布等过程中,因此,加密可以通过相关软硬件技术对介质进行,也可以采取直接对数据加密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加密方法主要采用链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两种。采取适当的加密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移动数据安全。
(三)信用风险的防控措施
首先,采取专门针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内控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移动支付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其次,建立科学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统一法律、金融等部门的信用数据,共享移动结算信用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实施严格的移动支付结算清算制度。
(四)操作风险的防控措施
首先,技术发展应围绕保护和识别人们在使用移动支付时的有价值、关键数据、敏感信息来进行。
其次,采用适当的技术保护移动数据中心。例如,为达到安全防范自动化、攻击预判、溯源追踪等功能,可以采用日志分析、访问控制列表、数据加密、病毒服务器集群系统、AAA认证、入侵检测、防火墙等技术。
四、结语
移动支付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的当今社会,其发挥的优势日益陡增。而信息安全在数据资源整合的现今局势下,更突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防护信息安全、杜绝移动支付工具的金融风险必然会提升到新的高度。只有不断提高信息防护水平,移动支付工具才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发挥更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