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央行牌照  一清支付公司
个人/个体/公司均可进件
24小时服务电话
*** **** ****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添加时间:2014-12-18 20: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方式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培育期、启动期和快速成长期 4 个阶段。 在此历程中,又贯穿着第三方支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1 第一阶段:萌芽期。

  1997 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一网通业务 ,成 为我国第一家开通网络业务的商业银行。 以此为起点,中国建设银行、 中信银行等相继推出网络银行业务。

  2000 年以前,由于系统安全建设和硬件设施等技术原因,银行网上业务都比较单一,仅提供账户查询等简单信息类服务,网银更多地被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 随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迅速普及,为了缩减人力成本,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将传统的柜面业务迁移到网上银行,增加了转账支付、缴费、网上支付、金融产品购买等网络交易功能。

  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服务还是各大商业银行各自为政的局面,互联网在其中仅扮演提供便捷业务通道的角色。 由于各大银行业务系统的兼容性、数据共享性程度不高,跨行业务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这也使得第三方支付在这一时期内缺乏发展的土壤。

  2 第二阶段:培育期。

  2002 年 ,经 国务院许可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建立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同年 3 月,中国银联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诞生。 这标志着我国网络支付进入培育期。 当时,国内已有 41 家商业银行开通网站,其中31 家是中资银行; 已有 31 家银行正式开展交易性业务,其中 21 家是中资银行。 具有在线支付功能的网络银行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这为中国银联的发起成立准备了基础条件。

  2003 年 8 月,中国银联正式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高品质、国际化的自主品牌银行卡---银联卡,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及业务联合发展。 作为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的互联互通。 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银联的成立提供了各银行间业务网络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了统一接口的银行卡支付通道,但其本身并不承担金融机构的相关功能,银联已经具有一定的第三方支付色彩。

  在培育阶段,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网络支付形态迅速发展。艾瑞咨询 2007 年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05 年中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为 3 460 万户,较 2004 年增长 103.5%;2006 年该规模增长为 7 000 万户, 年增长率为 102%. 这一时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之间展开了发展网络银行的激烈竞争,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以及客户拓展都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3 第三阶段:启动期。

  2005 年以后,互联网支付进入市场启动期。 网银支付业态已经成熟,用户规模稳步扩大,银联业务已基本实现大中型银行的全面覆盖。支付宝已于 2004 年注册成立公司, 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 手机钱包、短信支付等支付方式随着互联网游戏的火热、电信增值服务的成熟而变得常见。

  在这一阶段,主流支付机构的优势地位和品牌印象开始凸显,商业模式逐渐成熟。 如拉卡拉通过在便利店、社区商超安装刷卡终端,提供水电煤气等生活缴费服务,积极拓展线下市场;支付宝、财付通坐拥广大的商业资源、 垂直用户渠道和灵活的商务模式,通过开放平台、 快捷支付等战略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已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

  第三方支付得到长足发展,伴随着监管制度的出台以及垂直市场、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经历了洗牌与整合, 在行业内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有序竞争、错位发展的初期态势。

  4 第四阶段:快速成长期。

  自从 2010 年开始, 互联网支付进入快速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为市场用户已经普遍认可支付企业的支付特色,有一定的用户粘度,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相关份额增长比较稳定,大型支付机构更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同时,科技以及产品驱动的影响正在减弱,用户因素已成为本阶段影响与促进支付机构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同质化的支付服务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市场细分的情况下,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业务创新和拓展成为生存之本, 提升支付便捷性、友好性、安全性成为网络支付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这一阶段, 移动支付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自 2010 年以后,智能手机开始迅速普及,为移动支付准备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围绕支付业务所开发的手机应用软件品类丰富,原有的互联网支付巨头,如支付宝、腾讯等也纷纷抢占这一新兴支付市场。 支付宝陆续推出手机客户端转账免手续费等系列优惠,微信支付派发微信红包,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之间的打车补贴大战,无一不是瞄准移动支付领域诱人发展前景而抢占用户资源。

  同时,相关政策法规日趋完善,网络支付的管理日趋规范化,支付牌照发放制度有效抑制了行业的无序竞争。 资本投入巨大,规模增长效应明显。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