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不同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方式介绍

添加时间:2018-09-20
  2005年, 人民银行总行首次正式提出电子支付1的概念。之后,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支付迅速迈入新兴电子支付阶段。目前, 各种新兴电子支付方式不断涌现, 创新快、产品多, 不同产品在分类时概念上既有侧重又有联系和重叠。在业界和学术界, 对新兴电子支付的研究多从单个方式或产品进行分析, 尚未开展过全面系统的梳理。为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及产品, 紧跟支付市场发展趋势, 我们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从支付服务提供机构等6个不同的视角, 对当前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及典型产品进行梳理归类, 并结合其主要特点, 提出推动新兴电子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新兴电子支付的六个观察视角
  
  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和产品分类繁多, 不同分类在概念上既有侧重又有联系和重叠。但消费者不论选择哪家服务商提供的支付服务, 不论采用什么终端, 都是应用了不同的网络, 通过不同的传输通道, 完成了支付行为。为了清晰观察新兴电子支付方式, 本文选取了六个不同的视角, 对新兴电子支付进行梳理。
  
  (一) 支付服务提供机构。依法获准办理新兴电子支付业务, 提供新兴电子支付服务的主体, 目前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
  
  (二) 交易传输网络类型。交易指令传输所依托的不同网络, 目前有公共网络 (即互联网) 和专用网络。
  
  (三) 支付介质可移动性。根据支付介质是否可移动, 新兴电子支付分为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在早期, 互联网支付主要是指通过电脑完成的支付方式, 而移动支付主要是指通过手机完成的支付方式。但是现在电脑越来越移动化, 手机越来越电脑化, 两种支付的区别逐渐模糊。
  
  (四) 支付终端主要类型。支付指令完成的终端设备, 主要用于支付指令输入和处理结果输出。包括PC、手机、固定电话、机顶盒、POS和ATM等。
  
  (五) 支付距离。根据支付指令发起载体与接受指令终端设备的距离, 可以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六) 支付指令传输通道。支付指令传输过程中所依靠的系统。如果支付指令在同一机构内部传输, 主要通道有银行或支付机构核心系统;如果支付指令跨机构传输, 主要通道有人民银行的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国银联跨行转接清算系统。
  
  不同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方式
  
  (一) 支付服务提供机构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
  
  1.银行机构。 (1) 手机银行支付。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 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缴费等。在使用时, 通过下载并安装银行开发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即可实现手机银行支付。如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 (Iphone版、Android版) . (2) 网上银行支付。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 办理账户查询、转账结算、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企业和个人向银行申请开通后, 即可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一般分为网页版和证书版, 对于使用网页版的用户, 凭银行卡号和密码就可以登录网上银行;使用证书版的用户, 还需要输入证书密码。具体产品如建行的企业网银 (含网页版和证书版) . (3) 电话银行支付。利用电话集成技术、电话自助语音和人工服务方式, 办理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业务咨询等金融服务。如:工商银行的95588. (4) 快捷支付。无论是否开通网上银行, 凡持有银行储蓄账户 (含卡、折) 或信用卡账户, 只要在开户时预留了正确的手机号码, 在支付页面可通过输入账户及手机短信验证码 (动态口令) 的方式进行小额支付。如:招商银行和财付通合作的网页快捷支付。 (5) 条码支付。通过银行生成的二维码完成的支付方式。如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或“缤纷生活”手机APP中的“扫一扫”功能, 即可实现实时的二维码收付款操作。再如工商银行依托已有银行卡, 登录融e行的APP, 即可开通二维码支付, 在支付过程中, 无需输入手机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信息, 实现一键支付。 (6) 微信公众号支付。银行在微信平台上开通微信公众号, 用户则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支付。如建设银行的建银微信公众号。 (7) 基于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的支付。2017年12月, 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 由银联与各家银行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统一入口平台。消费者通过这一APP可以绑定和管理各类账户, 使用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 包括手机NFC支付、二维码扫码、远程支付等。“云闪付”按照统一接口标准、统一用户标识、统一用户体验的原则, 将原先散落在各个银行的支付服务工具集成在一起, 打通了银行业移动支付的“任督二脉”. (8) 基于甘肃普惠金融共享家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支付。该平台由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发, 集成了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支付服务, 涵盖了16种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业务。使用的时候, 用户只需要用手机微信搜索并关注“普惠金融共享家园”微信公众号, 无需下载其他软件, 就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享用支付服务。 (9) 基于银联手机闪付的支付。银联手机闪付, 是银联和银行机构联合开发的, 以非接技术为核心实现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线下非接触式支付, 并支持远程在线支付, 包括苹果Pay、华为Pay、三星Pay、小米Pay、魅族Pay等。
  
  2.非银行支付机构。 (1) 基于手机APP、PC客户端的支付。通过支付机构手机APP、PC客户端产品完成的支付方式。具体产品有:支付宝、财付通、京东支付、百度钱包、拉卡拉、通联支付、银联在线、快钱、网银在线、汇付天下等。这里, 以使用范围最广的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例:支付宝, 能够办理支付、转账、收款、还款、缴费、理财等多种业务, 使用支付宝服务需要先注册一个支付宝账户。支付宝可以在PC、手机上使用;财付通, 是腾讯公司的在线支付平台, 是微信支付的平台支撑, 能够为用户提供支付、充值、缴费等业务。微信支付是前段产品, 微信通过对接财付通, 完成资金结算。 (2) 条码支付。通过条码 (最常见的是二维码) 开展的支付方式。如微信扫码支付, 用户可以下载微信APP, 其中加载了扫码支付等功能, 通过微信扫码, 即可进行支付。 (3) 穿戴设备支付。通过一些穿戴设备完成支付的方式。比如拉卡拉手机刷卡器, 这是一款通过音频进行数据传输的刷卡外设终端, 支持各类主流手机以及pad产品。
  
  (二) 交易传输网络类型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
  
  1.公共网络。 (1) 互联网支付。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方式, 在实践中, 多指通过电脑完成的支付方式。如建行的企业网银。 (2) 移动电话支付。基于移动电话网络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手机银行支付。 (3) 数字电视支付。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支付方式。
  
  2.专用网络。 (1) NFC支付。基于高频无线通信技术的支付, 具体产品如Huawei pay. (2) HCE支付。通过HCE技术完成的支付行为。HCE是基于主机的卡模拟, 如银联HCE支付。 (3) 红外或蓝牙支付。通过红外、蓝牙等技术, 实现手机与售货机、POS终端等设备之间支付指令传递。
  
  (三) 支付介质可移动性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
  
  1.互联网支付。 (1) 网上银行支付。通过互联网办理账户查询、转账结算、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如中国银行的企业网银。 (2) PC客户端的支付。通过银行或支付机构PC客户端产品, 完成支付的方式。比如通过PC端的支付宝, 能够办理支付业务、转账、收款、还款、缴费、理财等多种业务。 (3) 快捷支付。具体支付方式、产品与支付服务提供机构视角下的内容相同。
  
  2.移动支付。 (1) 手机银行支付。具体支付方式、产品与支付服务提供机构视角下的内容相同。 (2) 条码支付。具体支付方式、产品与支付服务提供机构视角下的内容相同。
  
  (四) 支付终端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05) 23号《电子支付指引》中指出, 支付终端视角下的电子支付主要包括:POS支付、PC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机顶盒支付、ATM支付。这种分类的标准是根据支付指令发起终端区分的。目前, 业界将POS支付、ATM支付理解为传统电子支付方式。
  
  (五) 支付距离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
  
  1.近场支付。不需要使用远程移动网络, 通过NFC、红外、蓝牙等技术, 实现资金载体与售货机、POS终端等设备之间支付指令传递。
  
  2.远程支付。支付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送到远程服务器才可以完成的支付方式。如企业网银、电话银行等。
  
  (六) 支付指令传输通道视角下的新兴电子支付
  
  支付指令在传输过程中有时在同一机构内部即可完成, 有时需要跨机构才能完成。如果支付指令在同一机构内部传输, 则主要依靠其核心系统;如果支付指令跨机构传输, 则需要依靠人民银行的二代支付系统或银联的跨行转接清算系统。
  
  1.银行或支付机构核心系统。 (1) 银行内部的新兴电子支付。主要是指通过某家银行的核心系统完成支付的方式。如两个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之间的转账。 (2) 支付机构内部的新兴电子支付。主要是指通过某家支付机构的核心系统完成支付的方式。如两个微信 (支付账户) 之间的转账。
  
  2.二代支付系统。 (1) 大、小额支付系统。主要是指新兴电子支付的完成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 (2)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主要是指新兴电子支付的完成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这里以手机银行和微信支付为例, 列举出新兴电子支付通过二代支付系统完成的主要支付方式: (1) 如工行手机银行向招行手机银行转账; (2) 支付账户向本人绑定银行卡账户转账 (微信提现) ; (3) 支付账户向本人非绑定银行卡账户转账; (4) 支付账户向他人银行卡账户转账; (5) 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账户向本人支付账户转账 (微信充值) ; (6) 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账户向本人另外一张绑定银行卡账户转账; (7) 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账户向本人非绑定银行卡账户转账; (8) 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向他人支付账户转账; (9) 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向他人银行卡转账。
  
  以上第 (2) 至第 (9) 的产品, 人民银行总行在2017年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 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 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简称网联平台) 进行处理。目前, 大部分业务已迁移至网络平台, 待迁移完成后全部业务将通过网络平台转接, 最终通过二代支付系统进行清算。
  
  3.中国银联跨行转接清算系统。新兴电子支付的完成通过中国银联跨行转接清算系统。银联跨行转接清算系统承担全国符合银联标准的人民币银行卡间的跨行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
  
  新兴电子支付方式主要特点
  
  (一) 新兴电子支付呈现出移动化趋势。
  
  移动支付具有快捷性和便利性, 既契合快节奏的生活消费, 又能满足社会公众的支付体验。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 手机用户的增多, 应用场景的丰富, 以微信、支付宝、云闪付APP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整个新兴电子支付呈现出移动化的明显趋势, 在生活消费等便民支付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 国内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亿多笔, 金额202多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0多亿笔, 金额105多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2.
  
  (二) 不同服务主体之间渗透提速。
  
  总体而言, 目前银行在互联网支付中占优势, 而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中占优势, 但是二者之间正在相互渗透。一是银行在支付机构的竞争压力下,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积极开发条码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产品, 以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二是由于支付机构利用自身拥有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独特优势, 越来越多的参与到银行相关业务;三是银行和支付机构也加强了深度合作, 如建设银行和蚂蚁金服合作, 中国银行与腾讯合作、农业银行与百度合作等等, 共同开发产品, 推动新兴电子支付发展。
  
  (三) 技术进步对新兴电子支付的影响不断加深。
  
  近年来,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在支付领域广泛应用, 对新兴电子支付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移动支付、网络支付、条码支付等为代表的支付创新工具和支付产品不断涌现, 有效提高了新兴电子支付效率。在可预见的未来,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生物识别等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也可能将呈现规模化趋势。同时, 新兴技术与支付产品的有机结合, 在提升客户支付体验的同时, 更会改变客户的支付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 新兴电子支付隐含着潜在风险。
  
  一是当前市场主体积极探索HCE、NFC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业务, 但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技术安全和检测认证标准, 无法充分保障交易验证环节、终端设备、业务系统等的安全性;二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涉及客户的核心隐私信息, 且多数信息内容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修正的特点, 一旦泄露将无法补救;三是新兴电子支付交易较依赖短信验证码, 交易信息容易被拦截或篡改, 亟需通过涉及业务制度和技术标准, 推动高级别的安全认证工具在新兴电子支付交易环节的应用。
  
  推动新兴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树立全新监管理念, 促进新兴电子支付可持续发展。
  
  监管部门要更新监管理念, 正确处理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的关系, 始终遵循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的监管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 在安全前提下创新, 靠创新推动发展, 在发展中予以规范。一是有效促进新兴电子支付发展。组织研究新兴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制定新兴电子支付相关政策, 为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做好引导工作。新兴电子支付产业链长, 涉及业务主体多, 单个参与主体在发展自身新兴电子支付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安全可行性论证不足的情况, 也容易出现无序竞争等问题。监管部门要站在整个新兴电子支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引导各服务主体从全局出发找准市场定位, 推动新兴电子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实施分类监管。既要鼓励有实力的机构积极参与到新兴电子支付服务市场中来, 也要确保各参与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业务。
  
  (二) 统一相关标准, 促进新兴电子支付健康发展。
  
  标准是新兴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是产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源动力。一是技术标准。只有统一技术标准, 才能有效避免各方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终端布放等方面的重复性投资, 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二是业务标准。推动参与各方受理终端的通用、支付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发展, 走产业联合发展的道路, 实现我国新兴电子支付产业集约化发展;三是安全标准。加快构建新兴电子支付安全保障体系, 制定新兴电子支付各环节安全标准, 努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新兴电子支付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三) 夯实基础工作, 优化新兴电子支付发展环境。
  
  一是开展新兴电子支付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加快建设安全可信基础设施, 为产业各方搭建共同信任的密钥体系和空中传输通道, 提供新兴电子支付安全模块与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为联网通用、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强新兴电子支付技术风险研究。加快分析研究风险成因、机理和潜在威胁, 探索风险评估方法, 提出防范措施, 提供政策建议、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也为产业各方开展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等提供指导和参考;三是加快新兴电子支付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以贯彻落实新兴电子支付金融行业标准为切入点, 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规范有序”为主要目标, 建立与银行卡技术管理相衔接的新兴电子支付技术管理体系, 切实提高受理、转接清算等环节的持续、安全和稳定运营能力;四是推进新兴电子支付非接触受理环境建设。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有关文件精神, 加大非接触受理环境改造力度, 保障非接触受理环境的联网通用质量, 实现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受理环境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复用。五是创新新兴电子支付应用。不断拓展新兴电子支付服务模式和渠道, 重点推广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和金融服务水平薄弱地区的应用, 进一步扩大新兴电子支付服务的覆盖面, 推动新兴电子支付向服务更丰富、应用更广泛、功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