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支付支付清算市场的挑战
添加时间:2014-08-27 22:16
毋庸置疑,支付清算市场具有基础性的特殊地位,从而决定了其在各国都是监管者的核心关注对象。相对于更加稳定成熟的国外支付清算市场,我国由于存在各种环境要素的制约,推动支付清算市场监管机制的完善显得更加重要。
(一)系统性风险特征更加复杂。
从维护金融稳定看,支付清算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技术支撑,其内在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冲击如何在金融系统中传播;因此,支付清算系统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支付清算系统当中蕴含的系统性风险并未引起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监管活动中充满真空地带。
此次危机的爆发使得政策制定者将宏观审慎政策放入工具箱,用以分散、化解系统性风险。当前,随着我国支付清算市场体系的不断深入发展,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有关的清算、结算环节与经济金融活动关系密切,很明显外部效应对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状态具有重要影响。清算、结算环节的保证金比率调整不适当、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设计不合理等,都是导致流动性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看,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还在不断变革当中,具有一定的内生脆弱性和结构性矛盾,同时货币政策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这些都使得支付清算体系的运行受到诸多约束,系统性的风险影响因素更复杂。因此,在加快支付清算市场建设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整体性监管,即运用宏观审慎等新的政策工具,加强和优化监管,化解支付清算体系中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二)国际化快速推进带来挑战。
在我国推动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支付清算市场建设是重要保障。从金融中心视角看,金德尔伯格的经典研究(Kinderberger,1974)表明,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主要体现为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此外,现代化的支付清算市场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支付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成为吸引金融机构集聚的必要条件。从全球视角看,搭建起具备国际标准的本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建立本外币同时支付的畅通渠道,是实现全球金融资源在境内外各个金融市场间有效流动和配置、拓展和深化金融市场的基本前提。
面临国际化挑战,我国必须在支付清算市场建设中充分引入新的监管原则。因为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放开的逐步推进,在支付清算市场与国际支付清算机制的进一步融合与接轨过程中,会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在风险、技术标准、制度原则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面临的风险要素也更加复杂。另一方面,金融国际化过程中同时面临竞争与合作、国家金融安全等现实问题,同样支付清算市场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同样需在开放与“走出去”同时,把握好风险控制与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尺度,这些都需要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零售支付领域的创新不断加快。
由于与公众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因此零售支付市场受到公众广泛关注。而且新技术的变革也对零售支付市场的主体和工具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冲击与影响。近年来,信用卡与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发展迅速,已经与居民消费、商业模式乃至财富管理都密切结合起来。
尤其是各类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带来零售支付体系效率提升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更多的挑战。例如,在出台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之前,曾经出现过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业务发展合规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我国零售支付领域,无论是必要的市场准入监管、还是亟需加强的日常动态监管都不可或缺。随着零售支付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涌现,监管者需要持续推动监管模式的相应创新,从而有效监测和评价零售支付,维护业务运行的安全,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并且更好地保护广大支付服务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