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货币形式和支付方式的演变

添加时间:2022-05-14

  现如今,大家在付款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付?”,这也是当下最多的支付场景。在人类历史上的,货币形式与支付方式经历了多种演变,首先,看看货币进化从“物物交换→实物交换→纸质货币→数字货币”,而支付方式进化轨迹又是怎样的呢?从“一方支付→二方支付→三方支付→四方支付→生物识别支付→数字货币互联互通”支付。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运行结算逻辑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方式

  1、货币发展史

  1.1 物物交换

  在远古社会,原始人过着采猎生活,采猎获得的物资只在本部落进行流通,每个部落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取的物资也不尽相同,随着部落之间交流的深入,部落之间存在货物互换的情形。我们常见的“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这几个汉字,就是中国古代10个部落,每个部落有擅长的能力,并以此汉字作为部落的徽号。如“甲”部落擅长制造盔甲盾牌,故用“甲”字给部落名;如“乙”部落擅长结绳,故用“乙”字给部落名。

  1.2 实物交换

  为消除货物交换的不等价矛盾,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中间置换物,即“一般等价物”,将水果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换想要的羊腿或弓箭。最初的“一般等价物”大多为部落生存领域所稀有的物品,如贝壳、盐、特殊的石头等等,在商朝,贝类以其坚固美观、便于使用等优点被选为货币。

  1.3 纸质货币

  银行在买卖双方地点设置站点,买方将货币存放在银行,银行提供纸质票据证明货币所有权并收取货币保管费。这个纸质票据,即为纸币的雏形。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只需要交易纸质票据就可以进行跨区域的交易,而不需要再担心实物货币的交割问题。

  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和交易频次的提高,纸币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市场上支付的“一般等价物”,但是早期的纸币还是金属货币的纸质化映射,由银行发行,由银行信用作为背书,此时还不是真正的货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回收部分金属货币发行纸质货币,纸币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1.4 70年代——代表:票证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支付使用票证加现金。国家需要发行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来限制购买保证全民都有机会得到最低保障需求。在当时粮票、布票等是最重要的支付工具,有“第二货币”之称1。50年代末到时80年代,有钱不一定能购买得到商品,一张张票证成为特殊历史时代的印记。

  1.5 90年代--代表:现金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迈大,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用粮票布票的购买交换方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金支付。

  1.6 数字货币,其可追溯性和全球化的脚步渐行渐进

  2011年,因国家战略需要央行以国家主权信用背书试点发行了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又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它是法定代币,是钱,就同我们平时使用的纸币硬币一样,不一样的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是以电子的形式存在并流通。

  第二,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大幅降低。

  第三,更好的调控经济。传统的方式是央行将钱下发到各级银行,然后再通过银行信贷给用户或个人。而数字货币可以直接下发到用户和个人卡里,无论是政府补贴、经济刺激还是征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秒到,实现政府强大的调控能力。

  第四,方便老人小孩,不仅可以放在手机上,还可以同步在一张卡里,甚至可以同步到你家的门禁卡里,这就叫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可以显示在卡的全额上,并且可以碰一碰就能支付,这样即使不会用智能手机或者是没有手机的人群用带有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的硬钱包来享受移动支付的便利了。

  第五,在边远地区的消费场所、部份停车场,小卖部不接受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数字货币作为法宝货币,在消费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收,拒绝数字货币将是违法。

  第六,匿名性和可追溯性。现在的微信、支付宝方式支付暴露了双方的隐私,产生了安全隐患。数字人民币同纸币一样,每张钱都有编码,交易双方却是匿名的,只有央行才知道谁和谁交易,钱流向了哪里。

  第七、数字货币币是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碰一碰或支付卡就能轻松解决,比扫二维码快多了。

  最后,新型反垄断的需要。比如有些品牌的用户开个会员或打赏一下,通过手机的线上支付,手机会从中抽取提成,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会规避这方面的损失。

  2、支付方式演变的逻辑

  2.1 以物易物,“支付1.0时代”

  2.1.1 结算逻辑

  部落之间相互交换物品,拥有羊腿的想换水果,恰好拥有水果的也想要羊腿,于是他们之间就能互换成功。如果拥有水果的人不想要羊腿,而是想要弓箭,于是就需要把拥有弓箭的人纳入整个互换体系才能交易。

  2.1.2 缺点

  很多部落在一起物物交换,那么这个互换就显得复杂,且交换的货物不等价。

  2.1.3

  “一般等价物”支付方式的出现

  2.1.4 运行逻辑

  而实物货币除了其本身的实用价值,还具备人类附加的虚拟信用价值。相信的人,贝壳就有价值就能换羊腿;不相信的人,贝壳就是贝壳。内陆部族的货币贝壳放到一个沿海部族肯定无法使用。随着社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一般等价物”也在不断更迭,让更多的人相信其信用价值。实物货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稀缺性决定其有资格具备信用价值。民间流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鉴别成色、称重度量、实物分割才能进行交易,支付的效率和准确度都不够,于是国家开始制作可衡量的铸币。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不仅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同时统一了货币,秦汉时代以黄金、圆形方孔铜钱为货币。明朝时期,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纹,俗称为“龙洋”,于光绪年间面世,也就是“光绪元宝”。

  2.1.5 缺点

  伴随着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尤其宋代商品交易频繁,跨区域远距离携带钱币数量巨大且沉重不易运输,也容易被劫非常不安全。所以,宋元时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即银行的雏形。

  2.2 纸币支付“支付2.0时代”

  2.2.1 一方支付(现金当面支付)分析

  2.2.1. 1 结算逻辑

  国家中央银行发行M0,如超发就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如发行少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减缓。

  2.2.1. 2 缺点

  纸币相较金属货币来说便携了很多。如果需要交易上千万,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子货币或者数字货币登场了。

  2.3 电子支付

  2.3.1 二方支付(商家+银行)分析

  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银行卡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被广泛使用,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96年--代表:银行卡

  世界第一张银行卡出现在1952年。我国第一张人民币银行卡,中银卡,是于1985年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1986年,又发行了第一张可在全国范围使用的信用卡——长城卡。各商业银行通过近30年的努力投资兴建了大量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电子化业务突飞猛进,人际交往、商业贸易不需要再携带大量现金。

  2000年--代表:网上银行

  1996年,中国银行率先建立网上银行服务,第一笔网上银行业务是1998年3月6日。当互联网普及之后,网购逐渐代替了逛街购物,现实当中的交易发展到网上交易,传统的银行支付变成在线支付,美其名曰电子银行。

  2.3.2 结算逻辑

  例如:甲方通过工行卡向乙方建行卡转帐1000元。银行系统的流程是:建行收到工行的指令向乙方先支付1000元,然后再同工行结算。这就需要工行在建行开设保证金帐户,互相开设保证金帐户。如下图1所示:

银行间互开保证金帐户模型

图1 银行间互开保证金帐户模型

  随着银行数量和交易笔数的增多,两两交割和轧差相当复杂,这种结算模式已不能适应,需求有一个机构统一处理所有银行的资金结算问题,于是中央银行出现扮演了这个角色。所有银行都需要在央行开设保证金账户,即存款准备金。如图2所示:

央行统一开立保证金帐户模型

图2 央行统一开立保证金帐户模型

  2.3.3 缺点

  当货款通过网银划拨给卖家商家,可是,商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数量上明显不足,出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弊端又无法追回损失的情况。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担保账户的模式解决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市场需要第三方担保,即产生第三方支付。

  2.4 移动支付“支付3.0时代”

  2.4.1 三方支付(商家+银行+支付机构)分析2010年--代表:移动支付

  时代背景:21世纪,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飞速发展,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支付宝登上历史舞台,2004年,支付宝脱离淘宝正式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从此渐渐成为主流2。2010年手机支付产业联盟产生。2010年年底,互联网上第一次出现二维码及相关技术,标志着国内二维码支付开始被广泛普及;2011年支付宝推出条码付业务,开启线下扫码支付;2013年,微信支付出现;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也是官方首次承认二维码的支付地位。2016年10月13日,收款二维码被支付宝的那里公司正式推出。

  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即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移动支付时代,出门基本上不带现金,轻轻一扫就能完成支付。从凭票到付现再到刷卡,直至如今的“扫一扫”支付,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4.2 运行逻辑

  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买卖双方支付整合在一起。如模型图3所示,

第三方支付与买卖双方整合模型

图3 第三方支付与买卖双方整合模型

聚合支付模型图

图4 聚合支付模型图

  2.4.3 四方支付(聚合)分析

  2011年--代表:聚合二维码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6]。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飞速发展,让支付方式迈进了移动支付时代。如今,大型商超、街边小店乃至水果摊,移动支付已成为市民消费的新习惯3。不带现金不带卡,揣个手机就能购物、出行等“无现金时代”方便了生活。

  2.4.3 运行逻辑

  由于买方是从微信转出的货款,而卖家需要收款到支付宝,那么市场需要通过一种模式将它们聚合在一起。如下图4所示:

  2.4.4 不足

  因特殊的原因消费者没有手机,但是仍然需要且必须完成交易,怎么办?或者说,老年人无能力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记住支付密码。那么,生物识别支付走上了历史舞台。

  2.5 生物识别支付“支付4.0时代”

  2019年--代表:生物识别

  时代背景:支付交易到这里已经很先进了,但是新一轮的支付模式已经拉开了帷幕,逐渐进入了“支付4.0时代”,生物识别支付。每个人的指纹从出生时就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指纹支付可以说是一种先进且较为安全的支付方式。近几年,智能手机大多带有指纹支付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扫描指纹解锁,同样也可以通过扫描指纹来支付交易。与传统的密码支付不一样,因为密码支付是由字符组成,容易被黑客攻克,输入的时候极有可能被他人看到而泄露,但是指纹支付相对来说是较为安全的,因为只有自己的指纹可以进行支付。

  “刷脸”支付系统是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它于2013年7月由芬兰创业公司Uniqul全球首次推出4。2015年的德国汉诺威展上,阿里公司在现场演示了刷脸支付技术。2018年8月15日,支付宝在蚂蚁金服开放日广州站上正式宣布刷脸支付商业化。2019年1月16日,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在温州五马街亮相。《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成为支付模式的主要方式。

  该系统支付时只需要人面对刷脸支付设备屏幕上的摄像头,不需要钱包、信用卡或手机,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完成整个交易过程5。

  2.6 互联互通支付

  随着数字货币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互联互通支付将使支付更加安全和便捷。

  3、结语

  从贝壳、金银(铜钱)、粮票、布票、纸币、银行卡到扫码支付,支付随着科技的改变而改变,世界随着科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全面普及,随着指纹支付、虹膜支付、刷脸支付技术不断更新,生物识别支付将在未来存在很长的一段时期。近日,随着用户隐私被频频侵犯泄密事件频出,全球支付解决方案巨头万事达卡透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走路方式,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创新的行为生物识别技术,例如走路方式或步态识别、心跳和静脉识别,以适应未来更尖端、更前沿的创新支付系统。

  对于未来的支付方式都充满期待,同时随着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支付方式也将会向着更加便捷、安全的方向发展。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