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于1994年由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原昌弘发明,但迟迟未推广到支付领域。那么,早以拥有二维码技术的日本为何没能将其运用到支付上并推广。为何在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各大企业的加入后仍然难以推广扫码支付?日本的扫码支付的推广前景又将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对日本无现金支付的状况,面对的课题及前景状况进行论述。
一、日本扫码支付的发展状况
根据2021年3月日本无现金支付推广协会发布的《roadmap2021》,日本2018年的无现金结算比率仅为24.2%,远低于中国的77.3%。与低迷的无现金结算比率相对应的却是日本拥有多种非现金支付手段,在2018年,日本拥有的非现金支付手段排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全球性无现金支付浪潮的推进以及受扫码支付在中国爆发性增长的刺激,日本政府推出无现金支付返还措施,促进无现金结算支付比率的提升;推动银行引入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加速信息的共享;实施“JPRQ”项目,统一二维码的设置标准,以期加速构建无现金化社会。提供扫码支付服务的企业也大举推出优惠活动,以期抢占市场。
在相关政策的刺激和企业的推动下,扫码支付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就无现金支付交易额来看,2019年的扫码支付交易额相较于2018年增长了512.5%,但在整体低下的无现金结算比率之下,扫码支付交易总额并不高。
2010年日本修改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逐步解除非银行企业参与结算支付的限制,日本本土的扫码支付由此进入一个迅速发展阶段。这时的日本扫码支付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多方参与,百家争鸣
事实上,早在2001年,日本就已经出现扫码支付实验。2001年3月,由NTT DOCOMO、伊藤忠商社、日本可口可乐3家公司就进行了应用于自动贩卖机的支付结算系统实验,即自动贩卖机可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完成支付。2002年4月就正式推出了扫码支付服务,不过该服务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自动贩卖机。
然而,在2004年6月,其推出基于Felica技术的电子货币支付服务,自动贩卖机的扫码支付就此逐渐消失,并于2011年3月停止服务。
2010年,日本通过资金结算法,完善了非银行业进入支付结算领域的法律法规。2014年6月,日本通信公司KDDI推出提供扫码支付服务软件au Pay。同年12月,日本最大的社交软件公司LINE推出LINE Pay。
进入2016年,扫码支付领域逐渐活跃起来,提供扫码支付服务的企业逐步增加,除了互联网企业之外,银行业,通信业,零售业等多种行业的众多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扫码结算业务。此外,各参与方为在扫码支付领域占有立足之地,纷纷推出优惠措施以期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2)产官联合
为了加速无现金支付的进程,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一是统一二维码标准,二是扩展扫码支付的应用范围,三是降低交易成本,共同推动无现金的发展。以推动无现金支付发展而成立的“无现金推进协会”在努力推动各企业的二维码标准的整合。
“JPRQ”项目的出台在于解决市场上存在着过多支付二维码问题。通过推动各企业加入“JPRQ”,消费者面临的扫码支付选择困难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公平竞争。除了支付二维码的标准统一之外,各政府机关以及公共场所也在加速引入二维码支付等无现金支付方式。例如东京都则明确表示都内的收费设施将引入扫码支付等无现金支付手段。其他的自治体及县,市都有相关引入无现金支付的政策规划。
日本政府于2019年推出“无现金支付返现措施”,面对消费者,凡是使用无现金支付手段的,可以返还一定的消费金额;对接入对应无现金支付手段设备的商家给予补贴,在需求与供给上同时发力,推动无现金支付。
二、日本扫码支付推广所面临的阻力
(1)信用卡和电子货币卡的普及程度高
无现金支付推广协会发布的《roadmap2021》显示,2019年日本国民人均持有的卡片数量约为9张,包含信用卡、预付卡和电子货币相关卡片,日本的人均持卡数量仅次于新加坡,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除了拥有的卡片数量多之外,在结算金额方面,信用卡、预付卡和电子货币相关卡片也是支撑日本无现金支付的主体。
据日本信用卡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信用卡支付的额度占无现金支付额度的89.7%。由日本银行统计的有关2019年度的电子货币的支付额度则占了无现金支付额度的7%。
日本的电子货币于1990年开始实证试验,10年时间便已相当多的用户。日本电子货币可用于的场所十分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公共交通领域,零售超市,餐饮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都可以用电子货币进行结算。
(2)基于NFC技术的近场支付的发展
日本扫码支付业正式登上舞台之前,日本的无现金支付手段为信用卡和电子货币,因此与以卡片支付相关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除了VISA,JCB等国际信用卡公司加快全球支付布局外,苹果,华为等手机公司也在推动其自身的支付业务。2014年发布的苹果6手机便搭载了NFC支付功能,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家也在加快推动自身NFC近场支付的发展。
日本的银行系统由三家全国性银行和106家地方性银行构成,它们从近几年全球移动支付发展中看到各国银行遭到互联网公司的降维打击,最担心的就是移动支付会使银行沦为互联网公司的后台。
银行对接移动支付后需要提供24小时服务,而且赚不到转账收入和手续费。银行收益恶化使其对移动支付带来的“分蛋糕”行为更加抵触。而苹果支付等手机产商提供的NFC支付功能既不构建新的金融账户体系,也不沉淀资金,只是将实体的银行卡电子化,其本身并不会损害传统银行的利益。因此,推动NFC支付的发展是日本银行对抗第三方支付的一个重要手段。
(3)体系独立,无序竞争
法律制度的完善,解除了对银行系以外的企业进入支付领域的限制,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激烈的竞争。各大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以便推广自身的支付服务,抢占市场份额。涉及支付服务领域的行业众多,各企业间的壁垒较高。
日本乐天株式会社涉及的经营范围及广,包括乐天市场,乐天银行等等方面,其自身的支付业务就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永旺和罗森等进入支付领域的零售业有着自己的超市,便利店,其他提供支付服务的企业则难以渗透。各企业间过强的封闭性也加速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由雅虎和软银共同出资推出的paypay在2018年12月推出百亿日元优惠活动。借此,paypay迅速扩张市场,成为扫码支付领域的佼佼者。
而linepay在2019年5月推出300亿日元优惠活动。此外,为了对抗乐天等企业推出的积分返现活动,还推出了“LINE Payボーナス”(Linepay奖金)活动。除了百亿补贴等面向消费者的优惠之外,对商户的优惠力度也很强。自2018年8月到2021年7月,长达3年时间,接入LinePay的商户不用支付结算费用。同样,paypay和Aupay等都推出了类似了优惠活动。对于这种过度竞争的现象,也衍生出“还浴⌒ブル(”返现泡沫)新词。
三、日本扫码支付推行前景分析
(1)参与移动支付的企业加强合作
为应对激烈的竞争以及基于扩张市场的需要,日本各大互联网企业也在加快相互之间的合作。Origami公司成立与2012年,于2016年推出支付服务——Origami Pay。Mercari则是日本最大的二手购物网站,于2019年推出メルPay支付服务,并于2020年收购Origami Pay。而由雅虎和软银共同推出推出的Paypay在极短的时间便成为扫码支付的鳌头,但其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
2022年,Paypay将和Linepay展开合作。其合作内容便是双方二维码可通用,双方所推出的优惠活动也可以相互转换,此次的合作将会使其成长为日本最大的手机支付企业。随着互联网系的提供扫码支付服务企业的不断整合,也势必会将促进互联网系之外的行业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2)央行数字货币助力无现金支付
伴随全球范围内中央银行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关注和热议以及虚拟货币对货币主权的冲击,日本各界也在加速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良好的治安,难以伪造的造币技术,遍及各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超宽松货币政策等共同构筑了难以瓦解的现金社会。弱化人们的使用现金意愿的关键一环便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的推行将进一步提升无现金化的比率,与此同时,无现金支付手段的使用频次也将相应提升。
在以往的调查当中,个人的信息安全,使用场所有限等是人们不选择移动支付的原因,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很好的解决此类弊端。例如在个人信息安全上,央行数字货币支持小额的匿名支付,个人隐私问题得到了保障;另外,一旦推动数字货币,那么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将会完善,双离线支付技术也解决了无网络环境下的支付问题。日本政府要打造无现金社会,除了支持扫码支付等结算手段的发展之外,也要推动货币形态的发展变化,以构筑无现金社会。
四、结语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推动了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以卡为主的支付手段的发展。但随着2010年资金结算法的修订,互联网企业率先借助低成本的二维码支付手段加入支付服务领域,其他行业也先后进入该领域。在世界涌动的无现金浪潮的推动下,日本政府也逐渐加大力度推动无现金支付的发展。作为构建无现金社会重要一环的扫码支付,在政府的支持下确实取得了较快的成长,但其在无现金支付额中的占比依旧低迷。
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卡片支付习惯,以及银行,手机厂商推动的NFC支付的发展,加之提供扫码支付企业间的过渡竞争,使得扫码支付难以推广和普及。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出现威胁着货币主权,也刺激了日本政府加快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进,随着货币形态的变化,人们对现金使用的意欲也将随之下降。
提供扫码支付服务企业也将通过合作,收购等形式逐步从过渡竞争而造成的消耗泥潭中走出,未来日本扫码支付将逐步蚕食掉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以卡片形式结算手段的市场份额,手机扫码支付将成为日本构建无现金社会的主要支撑点。